“我是一個殘疾人,我知道殘疾人的不容易,想把掌握的新媒體運營經驗傳授給有需要的殘疾人,希望他們也可以謀出一片天地”,郎小明說。每天入夜,39歲的“網紅導師”、吉林省長春市東北科技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郎小明,都會架起手機支架,點亮屏幕,開始直播,指導殘疾人如何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創收。
吉林省長春市東北科技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郎小明指導殘疾人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創收
網絡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給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搭建了橋梁,為殘疾人脫貧帶來了新的機遇。吉林省殘聯根據新業態發展,順勢而為、應時而動,將網絡創業就業作為促進殘疾人就業脫貧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任務,在推動殘疾人電子商務、推廣扶貧產品、線上帶貨直播、特殊技能展示、才藝展演、事業宣傳等工作發展上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借助網絡平臺脫貧致富、實現價值。
“網紅經濟”融入扶貧
“我們都特別愿意直播,家里人和朋友們都在手機上看著我,我覺得自己像個大明星”,吉林省松原市的殘疾人紛紛表示愿意到直播間來展示自己的手工藝品,“賣了多少無所謂,我來了我就高興,一天天有個盼頭,有個事兒干,多賣出去點更好咯”。
從6月5日開始,吉林省松原市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作為吉林省第一個地市級殘聯建設的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基地啟動運行了。基地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12個直播間分別用作殘疾人農副產品展區、手工藝品展區、互動區、文藝節目展示區等,通過扶貧助殘、電商帶貨、星秀才藝等欄目,為當地殘疾人網絡創業搭建了平臺。自正式上線直播以來,每天晚上都由殘疾人進行網絡直播,每個月基地都組織開展一期殘疾人網絡創業培訓和實訓,受到了廣大殘疾人朋友的歡迎。
吉林省殘聯副理事長李德富表示,“殘疾人需要什么樣的培訓,殘聯就要提供什么樣的網絡培訓服務,這是省殘聯新時期全力推進殘疾人網絡創業就業工作的一項長期性、戰略性任務”。目前,吉林省各級殘聯為近2000名殘疾人提供了網絡創業方面的培訓實訓,通過網絡實現靈活性就業的殘疾人在不斷增加,殘疾人網絡創業工作成果正在不斷體現。積極依托省殘疾人創業孵化基地平臺,組織殘疾人網絡創業公司拓展電商扶貧渠道,依托電商平臺,把貧困殘疾人就業和發展生產結合起來,實現全鏈條幫扶。
位于吉林省北部的白城市大安市,是去年摘帽的國定貧困縣。近年來,大安市采取“互聯網+合作社+農村電商”的有效幫扶模式,實現了對農村貧困殘疾人在扶持生產、技能培訓和農副產品產銷結合的全鏈條幫扶服務。一方面,電商企業在全市223個村建立了村級服務站并選定的站長中,有10名殘疾人。每名站長要輻射帶動5個貧困戶,其中,至少2戶殘疾人家庭,全市共帶動了452戶貧困殘疾人戶發展生產,占全市殘疾人戶9.3%。另一方面,依托電商平臺,組織開展線上線下殘疾人農副產品購銷活動,電商企業按照高于市場價格統一收購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家庭發展庭院經濟作物,統一在網上銷售。2019年,通過電商平臺直接收購殘疾人貧困戶農副產品總額達到近50萬元,400多戶殘疾人家庭人均收入近千元。2020年,預計還將帶動殘疾人貧困戶300以上,戶均收入將超過千元。
通化市輝南縣慶陽鎮的“無臂人”楊文軍嘗試進行直播帶貨
通化市輝南縣慶陽鎮的“無臂人”楊文軍,就是一名通過殘聯的幫扶培訓和自己的不懈奮斗,依靠網絡創業成功脫貧致富的代表。2017年,楊文軍參加了縣殘聯組織的電商培訓后,在當地殘聯扶持下,嘗試進行直播帶貨,當年就實現收入1萬多元。2018年,楊文軍月均收入達到3000元,成功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2019年收入增加到5萬多元。現在,每天下午他都要準時開始他的帶貨直播,粉絲已達6.8萬人,獲得了2019年吉林省脫貧攻堅奮進獎。在他的影響下,輝南縣更多的殘疾人都有了通過從事電商創業實現脫貧的強烈愿望,自主脫貧攻堅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與殘疾人“零距離”互動
與殘疾人“零距離”互動,成為吉林省殘聯“網絡創業扶貧”的一項重要任務。吉林省殘聯官網、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政務號、新媒體“吉興”矩陣,一系列政務新媒體成為省殘聯推進“網絡創業扶貧”的重要抓手。除定期進行線上直播外,還持續推出了殘疾人就業典型人物和殘疾人才藝作品展示等系列短視頻,展示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
家住在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營城子鎮的付彥臣(肢體三級殘疾),是當地的養牛大戶,大家都習慣稱呼他為“牛哥”。2016年他開始入駐快手直播平臺進行科學養牛技術直播欄目,他每天晚上6開始準時直播,不到凌晨12點不下播,每天直播時間長達6個小時。直播現場,他總是第一時間為感興趣的殘疾人朋友解答各類問題,用自己的實際經驗幫助他們解決各類困惑,帶動跟他一樣的殘疾人實現脫貧致富,網友們親切的稱他為“東北養牛哥”。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