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级a∨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a级毛片无码免费韩国

您所在的位置: 陜西

延安全面落實產業脫貧全覆蓋 蜂農們有了“甜蜜”的事業

發布時間: 2020-11-11 10:14:04 | 來源: 華夏時報 | 作者: 王曉慧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分享到:0

image.png

史志崗家的院子里,最向陽的位置都留給了蜜蜂

深秋的陽光,溫暖而燦爛,灑照在延安市寶塔區姚店鎮譚家灣村史志崗家窯洞前的大院里,69個蜂箱被整齊碼放在院里最向陽的位置,并且,蓋著厚厚的棉被,時不時有蜜蜂從蜂箱孔飛出,在陽光下撲閃著金黃色的翼紗。這些,都是史志崗的寶貝。

62歲的史志崗,三級肢體殘疾。早年間,患上了股骨頭脫位的疾病,不過,雖然疼痛但不影響勞作。2013年,史志崗又患上了類風濕關節炎,一下子癱瘓在床,這對于原本就靠幾畝薄地過活的史志崗一家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那時候,每天的狀態都特別差,不知道自己還能干什么。家里的那點地就靠愛人營生,年頭好的時候能有那么點收入,年頭不好的時候,連化肥錢都出不來,種了一年的地反倒賠錢。”史志崗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回憶說,那些年都不知道是怎么熬過來的。

得知史志崗的情況后,2017年,寶塔區殘聯發放給他蜜蜂2箱,2018年,又發放了蜜蜂4箱,希望他可以借助養蜂站起來。這期間,殘聯安排高原驛站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李渠趙家溝農民種養殖合作社的技術人員上門輔導。通過3年多的時間,史志崗現有蜜蜂69箱,年蜂蜜收入3萬多元。

“如今,我每天坐著就能干活,蜜蜂嗡嗡的,聽著都跟唱歌似的。”史志崗樂呵呵地說,明年打算再加大養蜂規模。

據記者了解,史志崗只是延安市全面落實產業脫貧全覆蓋的一個縮影。

image.png

史志崗展示養殖的蜜蜂

87%的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延安是陜甘寧革命老區的重要區域,也是一個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延安的減貧工作經歷了基本消除饑餓、基本解決溫飽和開發式提升等階段,老區人民生活有了顯著改善。但是,一些區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

2015年以來,延安市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議精神,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生態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兜底保障“八個一批”脫貧工程,舉全市之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貧困人口由2014年末的7.62萬戶20.52萬人下降到目前的4981戶8544人,累計脫貧19.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3.2%降至0.56%。

其中,貧困殘疾人由24228人下降到目前的3161人,21067名貧困殘疾人實現穩定脫貧,占比約87%,全面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全市區域性整體脫貧。

針對這部分特殊群體,近年來,延安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目標,突出殘疾人的特殊性,把助殘脫貧行動計劃列入全市脫貧攻堅重點行動之一,有針對性地推動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

其中,產業幫扶帶動脫貧的效果顯著。記者從陜西殘聯了解到,針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陜西殘聯通過實施扶貧示范基地、種養殖業、體彩銷售亭、自主創業、輔助性就業等精準脫貧帶動項目,建成省級扶貧基地19個,縣級扶貧基地20個,輻射帶動1246名貧困殘疾人發展產業;大力實施貧困殘疾人“個性化、量體式”精準脫貧項目,通過實施種養殖業扶持、自主創業扶持、實物扶持、輔助性就業扶持等多種形式,先后扶持貧困殘疾人3790人,培訓貧困殘疾人8208人,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通過產業實現脫貧。

而對于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通過落實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兜牢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底線,實現了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度及貧困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應保盡保、應補盡補目標,延安市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達到100%,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1%、97%。

同時,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救助水平,通過落實重度殘疾人低保對象分類施保、為就業年齡段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學生救助、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等措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受益貧困殘疾人口1.4萬人次,為3.5萬名就業年齡段殘疾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3410戶,資助貧困殘疾大學生166名、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大學生428名,為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7939人次,從根本上保障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

“甜蜜”的事業助力殘疾人脫貧

作為延安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寶塔區在蜜蜂養殖方面的扶貧成績尤其凸顯。據記者了解,2017年以來,寶塔區殘聯立足區域自然優勢和殘疾人自身特點,把養蜂作為脫貧攻堅的突破口,按照“規模適度、嚴格監管、精品優先”的思路,積極探索發展當年見效、持續穩定的“甜蜜”事業,現已發展殘疾蜂農100戶,蜂群存欄近2000群,凈產值達200萬元以上。

采訪到汪占柱時,他剛剛把家里的50箱蜜蜂搬到離家不遠的山坳坳里。

image.png

蜂農汪占柱展示養殖的蜜蜂

“進入深秋,當外界溫度長期低于5℃時蜂群就進入了越冬期,越冬時蜂群處于休眠狀態,家里有樹比較陰冷,我得給它們找個暖和的地方。”提起蜜蜂,汪占柱像是在提及自己的孩子。

現年45歲的汪占柱,肢體四級殘疾,一家4口人,妻子精神二級殘疾,無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寶塔區殘聯經過深入了解,給汪占柱免費發放蜜蜂2箱,讓其實際操作,掌握養蜂技術。2018年,根據其養蜂狀況,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再次贈蜂10箱。此后,他的生活忙碌了起來,每天認真查蜂、認王、加脾、抖蜂、搖蜜、修脾、裝罐、售賣,忙得不亦樂乎,通過一年多的發展,現有蜜蜂50箱,存蜜500斤,年蜂蜜收入2萬多元。

據記者了解,幫扶過程中,寶塔區殘聯依托高原驛站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李渠趙家溝農民種養殖合作社和山牛扶貧示范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提高養殖蜂農的組織化程度,帶動殘疾人養蜂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高原驛站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李渠趙家溝農民種養殖合作社通過微信群和經常性入戶負責蜂農的日常管理、技術指導、蜂蜜銷售等,并根據蜂農分布劃分了3個片區,安排具體蜂農“土專家”負責指導蜜蜂養殖。山牛基地代養部分萬花鎮貧困戶殘疾人蜂群,讓殘疾人分紅獲得收入;同時承擔了區殘聯組織的3次殘疾蜂農集中培訓和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組織的2次集中培訓。

李渠趙家溝農民種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高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主要向殘疾蜂農提供養殖技術,“別看殘疾人的身體有缺陷,但學習技術來都特別認真,很多殘疾人都通過幾箱的蜜蜂,最終發展到幾十箱甚至上百箱的規模。”

經過多次的試點,殘疾人的養殖技術日漸成熟。同時,面對殘疾人養蜂技術為“零”的現狀,寶塔區殘聯給有積極性的殘疾人每戶贈蜂3群,堅持“集中培訓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解決實際操作中的困難問題,使殘疾蜂農經過兩個周期養殖,對養蜂中的病蟲害防治、搖蜜、育王、分群等技術全部掌握并能獨立進行養殖。特別是依靠合作社帶領蜂農克服了蜜蜂越冬難題,探索并成功生產出了巢蜜,獲得了中國蜂產品協會頒發的優質蜂蜜金獎,推動了養蜂產業向高品質、無公害、高濃度方向發展。

經過4年的發展,寶塔區殘疾人發展“甜蜜事業”已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不過,高原驛站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馮巖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要做中國最好的洋槐蜜,但銷售渠道還是個問題。”

就此,延安殘聯的工作人員表示,一般情況下,他們會帶著殘疾蜂農的蜂蜜通過參展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但效果甚微,下一步,在保障蜂蜜質量的情況下,他們會幫助殘疾蜂農做出自己的品牌,從而拓展更多的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