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黔江區鵝池鎮南溪村地處一個夾皮溝地段,村民歷年來依靠種玉米、土豆、紅薯等過日子。龐建華一家,是一戶多殘家庭,他從小左腳摔傷,不能外出打工和從事重體力勞動;母親肖玉蓮,今年80歲,因病雙眼失明;妻子胡艾娥,先天性聾啞,是這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兩個兒子,都是在校學生。
2010年,當地政府解決龐建華家5口人的農村低保。自黔江區脫貧攻堅工作啟動后,龐建華家被確定為村里的建卡貧困戶。
龐建華夫婦在采摘桑葉
2015年,黔江區吹響新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號角。駐村扶貧工作隊根據龐建華家的實際情況,給他規劃了養蠶脫貧的方案。當年,龐建華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種了6畝蠶桑,同時,依托荒山和農作物養豬養牛。他在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精心管理,當年喂養4張蠶,收入了6000多元。另外賣2頭肥豬,收入了4000多元。
龐建華夫婦和工人一起喂蠶
“種蠶桑很適合我們這個家庭,勞動量小,收入也還不錯!”龐建華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龐建華家里的責任地較寬,屬于當地典型的廣種薄收的石殼地。他覺得這些坡地適合栽桑養蠶,2016年又新栽10畝蠶桑,全年養蠶16張,收入24000元,當年實現脫貧越線。
有了不錯的效益,龐建華致富信心和決心更大了。2017年,龐建華將離房屋較遠、撂荒多年的14畝地,請人重新開墾出來,全部種上蠶桑,當年養蠶30張,全年收入近6萬元。加上養牛、養豬和養蜜蜂的收入,一年超出8萬元。當年,龐建華將養蠶賣的收入,大部分用于搭建一個400余平方的標準化鋼架蠶棚。
2018年,他第一季蠶就賣了15000元。第二季蠶,共有14張。龐建華計劃全年分四季養54張蠶,蠶繭收入實現8萬元。另外賣豬、賣牛及6桶蜂蜜的收入,一年差不多有2萬元。
龐建華還喂養的兩頭黃牛
如今,龐建華這個一戶多殘家庭,通過自身的努力,把蠶桑產業翻了近10倍之多,每年賣蠶繭、養豬、養牛和養蜂的收入超出10萬元。
龐建華在脫貧致富中的自強不息精神得到了社會的關注。2017年、2019年,分別被鵝池鎮黨委、政府評為“新鄉賢”“最美脫貧戶”;2017年,榮登第64期“重慶好人榜”;2020年1月,被黔江區委、區人民政府評為“最美脫貧戶”;2020年10月,被授予2020年度重慶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奮進獎。
來源:重慶市殘聯